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段尚蘭)“要不是“津市和”家事調解員來調解,不僅我的養(yǎng)老成了問題,子女之間也反目成仇了!”提起關于自己的贍養(yǎng)問題,在“津市和”家事調解員調解下最終達成協議,八十多歲的王奶奶至今仍感激不已。原來,王奶奶養(yǎng)育了4個子女,個個都已成家,但在贍養(yǎng)問題上,子女之間卻互相推諉,王奶奶老無所依,天天以淚洗面。在“津市和”家事調解員調解下,四個子女都承擔起了贍養(yǎng)義務,每月按時給付生活費,避免了更大糾紛。
家庭是社會的細胞,家庭和諧是平安建設的基礎。針對婚姻家庭矛盾糾紛這一引發(fā)“民轉刑”案件主要因素的問題,津市市委政法委于2017年10月組織法院、司法、民政、婦聯聯合成立了“津市和”家事工作室(以下簡稱家事工作室)。為更方便、快捷調處糾紛,將家事工作室特意設在津市市政務中心。日常家事工作室堅持以法育人、以理服人、以情感人,成功化解了大量婚姻家庭糾紛,被老百姓喻為“最有人情味”的工作室。
聚焦“標準化”,全方位推動陣地建設。充分考慮群眾需求,為家事工作室配套設置心理咨詢室、聊天室等功能服務區(qū),融入“家”元素,親情化布置場所,增強群眾對工作室的接受度和親近感,切實提高婚姻家庭糾紛調解質效。同時,提供“菜單式”婚姻家庭糾紛調解服務事項,將調解員聯系方式、個人信息、擅長領域等內容“上墻”,可由當事人“點餐式”選擇信得過的調解員,也可根據實際案情“配餐式”選取專業(yè)人士組成調處小組,更可提供精準化、深層次“送餐式”上門調處,滿足不同人群的調解需求。
聚焦“專業(yè)化”,全領域打造“專”“精”隊伍。家事工作室積極吸納退休社區(qū)工作者、司法行政機關退休干警、法律服務工作者、人民陪審員以及具有專業(yè)知識的心理咨詢師等擔任家事工作室專兼職調解員,并通過財政解決專職調解員平均工資3000元/月,提高隊伍的穩(wěn)定性。司法局出臺《專職人民調解員管理辦法》等文件,明確調解員工作職責,進一步提高調解員規(guī)范化工作質效。同時,根據年度調解案件累計情況,對表現優(yōu)秀的家事調解工作室調解員,適時授予“金牌調解員”“優(yōu)秀調解員”稱號。2020年家事調解員劉云霞被評為“金牌調解員”。
聚焦“制度化”,全流程形成工作機制。充分發(fā)揮家事工作室、鎮(zhèn)街、村社三級婚調室等載體的作用,全市定期開展家庭矛盾走訪排查,打造預防式拉網排查模式,形成分類統計報表,由家事工作室調解員開展全面性的清單式化解。家事工作室自成立以來,共受理婚姻家庭糾紛3136件,其中調解和好1004件,對賭博等開展惡習矯正25人,對離婚當事人子女心理開展健康輔導5人,有效推進婚姻家庭糾紛在基層快速化解,實現了“為社會治理減壓、為問題家庭療傷、促平安津市建設”的目標。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責編:伏志勇
來源:湖南法治報